党建引领非遗传承 洪门青龙拳在幼教沃土焕新彩

2025-04-20

2025年4月16日晚上7:00, 由武汉市江汉区文化馆和江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开办的非遗《青年夜校》洪门青龙拳班如期开课。在开班仪式上,有一群幼儿园的党员教师在支部书记冯淑芬园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学练洪门青龙拳活动。

图片1.png001.png

在活动现场,老师们见到了三年来从武汉市江汉区童梦幼儿园毕业的幼儿园武术队小队员。三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使命,武汉市市级示范幼儿园童梦幼儿园党支部以“党建+非遗”为抓手,将江汉区非遗项目“洪门青龙拳”融入幼儿启蒙教育,探索出一条“红色引领、文化润心”的特色育人路径。

图片1.png001.png自2023年起,幼儿园党支部牵头搭建“园社共建”平台,与华中里社区党委深度合作,引入“洪门青龙拳”非遗传承团队,由党员教师骨干牵头组建教研小组,针对4-6岁幼儿特点,量身定制“阶梯式”武术课程中班以习练《洪门练步操》为主,其核心是夯实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

1745163380458.png

洪门青龙拳练步操是洪门青龙拳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基本动作与口诀

第一节:“抱拳请礼文武手,翻腕架掌跟我走。勾手后刷弹抖劲,缠腿马步桩根留。收脚挺立身中正,再次抱拳精气神。左右劈掌眼观右,我学洪门忠义魂。”这一节包含了抱拳请礼、翻腕架掌、勾手后刷、缠腿马步等动作,注重武林礼节、基础桩功和忠义武魂的培养。

第二节至第四节主要练习“二起腿、旋风腿、摆莲腿” 三种腿法,通过这些腿法的练习,增强腿部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也提高孩子们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攻击能力。

第五节至第七节包括“端枪二式捶、将军护印、分筯搓骨”三招功防单操的用法,这些动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于防身自卫和实战对抗。

第八节为“击肋排打”,强调“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传武诫规,同时分享了洪门的硬气功和养生功功法知识。

练步操其特点与作用明显讲究实拳实步、硬打直上劲力刚猛。行拳走架四平中正,身沉步稳,震脚击拳,发力发声,以气催力。通过练习练步操,不仅可以掌握洪门青龙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法,还能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1745163463303.png

大班则通过《洪门青龙手》套路的习练,达成进阶武术的认知,创新性将行拳走架+拳普口诀结合,脑手口并用,让传统武术套路学练得以趣味化、游戏化,形式新颖,广受孩子欢迎。

《洪门青龙手》是洪门拳中的重要拳术套路。拳法刚劲有力动作发力刚猛,劲道十足,充分展现出洪门拳以力制人的特点在拳法的冲、劈、砸等动作中,强调劲力的爆发,给人以威猛之感。

基本特点

其一是下盘稳固:注重桩功的练习,要求行拳走架时身正步稳,下盘扎实,如马步、弓步等桩法,为拳法的施展提供稳定的支撑,保证动作的稳定性和力量的传递。

其二是手法多变:包含丰富多样的手部动作,如勾、搂、抓、拿、劈、砍等,通过各种手法的变化,实现攻防转换,使对手难以捉摸。

《洪门青龙手》是湖北洪门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洪门青龙拳源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曾在汉口四马路帮会和汉口宝善堂口内密传,后在长江集家嘴码头和汉水宝庆码头的洪门弟子中传习,又是汉口码头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三是文化内涵洪门拳蕴含着忠义文化,习练《洪门青龙手》不仅是对武术技巧的学习,也是对这种忠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培养习练者忠诚、正义的价值观。

其四是尚武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鼓励人们通过习武强身健体、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

练习方法

一是基本功练习:包括站桩、踢腿、压腿等,以增强腿部力量、柔韧性和身体的稳定性,为学习《洪门青龙手》的套路动作打下基础。其中,马步桩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桩法,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膝盖弯曲,大腿与地面平行,身体重心下沉,保持稳定。

二是单式动作练习:将《洪门青龙手》中的各个动作分解开来,进行单独练习,如勾手后刷、左右劈打、弓步冲拳等,每个动作都要注重姿势的规范和发力的技巧,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

三是套路练习:在单式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青龙手》套路进行练习,注重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性和节奏感。

价值意义

一是健身价值通过练习可以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改善了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是文化价值洪门青龙手套路作为湖北洪门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洪门青龙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是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对于幼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片1.png005.png

三年来,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孩子们身着练功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在幼儿园运动会、节庆活动中多次亮相,成为传承文化的“小使者”。 党支部冯淑芬书记表示,非遗传承既是文化工程,更是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工程。三年来,孩子们在“武汉传统武术大赛”“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更走进社区参与文化惠民活动,让“小手拉大手”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生动实践。新华社、湖北经视等10余家媒体专题报道,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如今,“洪门青龙拳”不仅是园所特色品牌,更成为党建与保教融合的鲜活载体。该园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项目深耕,让千年武术精髓在幼儿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党旗在非遗传承一线高高飘扬。

图片1.png006.png

华人卫视湖北:作者: 冯淑芬   胡炳林    摄影:   刘明锋


阅读544850
分享
写评论...